长期以来,核工程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手段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包括:基础实验涉及放射性,学生有惧怕心理;实验设施价格昂贵,占用实验室空间大,运行维护费用较高,不能同时兼顾教学和科研;实验台架规模有限,实验内容单一;工厂、电站等实习场所远离学校且现场环境复杂,专业实习的安排存在着大风险、高费用、涉核系统及设备不能参观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客观上制约了专业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导致学生理论与实践脱节,对所学对象缺少感性认识,学生动手能力普遍较差,创新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培养和挖掘。
“1300MW压水堆核电站并网、升功率及跳机运行仿真实验”包含反应堆从冷停堆启动到临界逼近,功率升至并网发电,机组变功率运行,跳机至厂用电运行这一系列过程。开设这个实验,可达到以下目的:
1. 提供一个全方位了解核电站,并可操作核电站多种设备的虚拟环境;
2. 让学生充分熟悉核电站核岛和常规岛各设备的构成与运行情况,深刻理解核电厂临界并网和变功率运行的常规操作;
3. 让学生结合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思考核电站运行特征与主要设备功能的内在联系,并在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或大学生创新设计项目中,充分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
目前,该实验项目已全面应用于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核工程与技术专业四年级学生的实验教学,也用于核能工程师阶段学生的拓展性实践教学,已经为四届本科毕业设计提供数据采集和实验验证研究平台,还在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中为学生提供创新设计的空间,正在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的人才培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实验涉及到以下原理或知识点,详细介绍见实验说明书。
1. 临界逼近的原理
中子数量增长可表示为:
n(t): S→S+S*k→S+S*k+S*k^2→S+S*k+S*k^2+S*k^3…
n→nstabilization=S/(1-k)
当k趋向于1时,中子数目nstabilization连续增加。当达到一定值时,中子通量可被中子通道探测到,且此状态达到临界状态。即S/nstabilization=1-k,当k趋于1时,S/nstabilization→0,此状态达到临界状态。
当“倍增时间Td”趋向于无穷大时,就达到平衡状态,nstabilization可测。
2. 升功率至并网发电的原理
汽轮机在有足够蒸汽量之后(10%PN左右)才能启动,辅助给水系统ASG只在2%NP下提供给水,SG压力通过 GCT-a 或 GCT-c 的压力设定值的改变而改变。
3. 变功率运行的原理
A模式和G模式是两种控制功率的方法。在A模式下,温度由R棒控制,核功率通过硼浓度变化来控制;在G模式下,温度由R棒控制,核功率通过灰棒(G1、G2、N1、N2)来控制。
4. 厂用电运行的原理
功率控制由G棒和主蒸汽阀门开度来控制,温度控制由R棒和汽轮机旁路阀门开度来控制(在厂用电运行情况下)。当温度曲线在正负值方向小幅度变化时,手动稀释或加硼,调节一回路温度差值,即 (平均温度 温度定值)需控制在 0.8 C 之内。
1.大型压水堆核电站仿真软件-PWR1300-C
2.初始工况数据库
3.电厂运行及其他热工循环系统软件-THERMOPTIM
我是详细内容,我是详细内容,我是详细内容,我是详细内容,我是详细内容,我是详细内容,我是详细内容,我是详细内容,我是详细内容,我是详细内容,我是详细内容,我是详细内容,我是详细内容,我是详细内容,我是详细内容,我是详细内容,我是详细内容,我是详细内容,我是详细内容,我是详细内容,
我是详细内容,我是详细内容,我是详细内容,我是详细内容,我是详细内容,我是详细内容,我是详细内容,我是详细内容,我是详细内容,我是详细内容,我是详细内容,我是详细内容,我是详细内容,我是详细内容,我是详细内容,我是详细内容,我是详细内容,我是详细内容,我是详细内容,我是详细内容,
我是详细内容,我是详细内容,我是详细内容,我是详细内容,我是详细内容,我是详细内容,我是详细内容,我是详细内容,我是详细内容,我是详细内容,我是详细内容,我是详细内容,我是详细内容,我是详细内容,我是详细内容,我是详细内容,我是详细内容,我是详细内容,我是详细内容,我是详细内容,
在本实验的示范教学中,以老师引领示范、学生以2人小组协作形式完成,1人的角色是安全员,另1人的角色是操纵员。因实验操作步骤较多,且操作过程中需要观察和操作的仪器设备也多,为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总结能力,老师在示范过程中只强调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2人小组实验模拟核电站操作员的三向交流机制,确保每一个操作步骤的可靠执行。考虑到学生在实验操作上的不确定性,仿真教学软件中设计了比核电站全尺寸仿真机更灵活的容错、提示和回复功能,让学生在不正确操作情况下了解错误发生原因,观察错误操作的后果,并能回复到误操作前的工况,修正操作。
学生通过完成本虚拟仿真实验项目,能全面了解核电站核岛和常规岛的仪器设备和系统工作流程,深刻理解核电专业理论在核电站现场的应用。实验不仅有效调动学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积极性,还锻炼了他们的实践操作技能,学习了现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所采用的虚拟仿真软件还设计了二次开发接口,允许学生根据实验过程中的发现改进软件仿真功能或操作方法,并进行二次开发,全面培养创新研究能力。
实验的实施过程如图3所示。
核电站技术是理论与工程密切联系的高复杂、高难度、高危险的工业技术。核专业的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需要加强学生对核电站现场设备及运行特性的认识,限于核电站设备多具有辐射性或高温高压特征,核专业学生参与核电站现场实验存在诸多困难,在学校实验室所能开展的传统实验项目也很有限。本仿真实验采用大型压水堆核电站仿真软件-PWR1300-C,软件完整地呈现了压水堆核电站一回路系统的堆芯、压力容器、稳压器、化容系统、余热排出系统、蒸汽发生器、和二回路系统的全部设备。所设计的实验项目由系列试验:次临界零功率时确定临界硼浓度、临界后并网实验、低功率水平下以A模式、G模式两种方式升至满功率,以及厂用电运行组成,实验步骤涵盖核电站正常和瞬态运行时的主要操作。
开展此实验能达到以下效果:
1. 学生熟悉核电站系统与设备,加深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
2. 学生了解核电站正常和瞬态运行的操作规程,建立严谨的行为规范和核安全文化。
3. 为学生在毕业设计或课外科技大赛中提供设计参考。
4. 学生亲自操作核电站这一复杂的系统,提升学生的专业认知和学习兴趣。
5. 学生在实验中可以反思现有核电站的安全设计,形成对新型核电站先进安全性的创新认识。
本仿真实验由临界逼近、临界后并网、低功率水平下以A模式或G模式两种方式升至满功率和厂用电运行四个模块组成主体实验,作为拓展性实验,学生还可以选作温度反馈和氙振荡两个模块的实验。主体实验包含如下22个操作步骤:
1. 临界逼近
第一步,初始工况:热停堆(STANDA_6)
稳压器压力155 bar;一回路平均温度297 C;硼浓度1350 ppm;除S棒外,所有控制棒插入;汽轮机停机,反应堆未跳堆。
第二步,提升控制棒
将G棒组置“手动”,并选择G1棒组操作,连续提升至N1棒位于168步。
将R棒组置“手动”,并选择R棒组操作,连续提升至R棒位于225步。
此时,反应堆总反应性将由-4343pcm,增加至-1691pcm。
第三步,记录初始参数
记录热功率作为参考值,并记录初始硼浓度CB、中子功率W(作为初始中子功率W0)。
第四步,连续稀释记录临界逼近参数。
在化容系统页面,设定稀释硼浓度的流速10 t/h、稀释水量10 m3后,点击“手动稀释”按钮。
稀释停止后记录稀释后的硼浓度CB和中子功率W。
重复以上步骤,记录连续变化的中子功率和相对应的硼浓度,根据外推法在图W0/W =f(CB)中寻找临界硼浓度。
稀释次数 |
1 |
2 |
3 |
…… |
硼浓度CB(ppm) |
||||
中子功率W(w) |
||||
W0/W |
第五步,停止稀释至稳定
根据数据计算出临界硼浓度,继续稀释至快达到临界硼浓度时(+5pcm),停止稀释,此时注意观察倍增时间。
逼近临界硼浓度时注意观察倍增时间,不能小于18秒,否则将会跳堆。
稳定状态。
至此,临界逼近模块运行结束。
第六步,通过稀释硼提升功率到1% NP (3MW nuclear power => 38MWth) 至2%NP (69MW nuclear power)
通过化容系统页面中的手动稀释按钮,来进行稀释。设置水容积在~3 m3,水流量在~7 t/h。在速度快进按钮下面选择快进x10。改变硼浓度的方式来改变核功率的速度是很慢的。当核功率开始从3 MW 升到35 MW时,取消速度快进,选择实际时间(real time)。
第七步,切换GCT-a(GCT021VV 蒸汽旁路至大气阀)到GCT-c(GCT010VV 蒸汽旁路至凝汽器阀)
GCT-c和GCT-a阀门必须是自动控制模式,压力设定值为手动控制模式,当核功率提升至1%-2%NP之间时,将GCT-c压力设定值设置稍低于GCT-a的压力设定值(设定值设置~80 bar),待GCT-a切换到GCT-c之后,将GCT-a阀门控制设置为手动模式。
第八步,切换辅助给水系统ASG到主给水系统ARE
在汽轮机页面:启动凝汽器抽真空泵,然后启动凝结水泵,30s后启动TFP主给水泵(APP101PO-汽动主给水泵);将ARE旁路阀设为自动控制,将ARE主路阀设为自动控制。
在蒸汽发生器页面:手动缓慢关闭ASG阀门,然后停掉ASG辅助给水泵。
第九步,提升功率至10%NP
在化容系统页面:通过控制棒或稀释硼,提升功率至10%NP(可以增加水容积设置为4 m3)。
当功率达到10%NP(~380 MWth)后,停止稀释硼,将R棒设为自动模式。
通过调整GCT-c压力整定值(此时可在75~78 bar之间调节),观察堆芯页面,使|Tav-Tref|(平均温度温度定值)保持在|0.8|C之内(死区,在此区间内温度变化不会引起R棒位的变化)
稳定状态
第十步,汽轮机升速(汽轮机页面)
将转速设定到1500 rpm,点击“挂闸汽轮机”按钮,启动汽轮机。
此时将主蒸汽调节阀置于自动模式。
当汽轮机转速上升时,停掉盘车。
当转速升至1380 rpm时,闭合励磁断路器,将励磁电流控制打到自动。
第十一步,并网(汽轮机页面)
将电功率设为135 MWe,即10%MWe,负荷升速为10 MW/min。
启动同期(同步装置),当速度已经很慢时,有黄色灯闪亮,指针位于垂直位置,手动闭合同期断路器(发电机主开关)。
第十二步,根据需要升负荷至20%NP,并保存为升功率初始工况
将G棒组和R棒组置为“自动”模式。
设置功率设定值为270 MWe,负荷速率为10 MW/min。
点击按钮“执行”。
达到稳定后,点击“保存快照”,作为后期不同模式升功率的初始工况。
至此,临界后并网模块运行结束。
第十三步,G模式下升负荷至50%NP
载入20%NP功率的初始工况。
检查G棒组和R棒组为“自动”模式。
设置功率设定值为675 MWe,负荷速率为45 MW/min,点击“执行”
第十四步,在50%NP平台稳定2h。
当功率升至50%时,观察堆芯页面一回路温度差值= (平均温度温度定值) 需控制在0.8C之内,此时要手动稀释的手段,给水流量在10 t/h左右。满足此温度要求。
当温度缓慢变化时,观察一回路温度梯度值(dT),此值表示一回路温度变化。当此温度曲线在负值方向呈现小幅度时,此时要手动稀释,流量在5t/h左右。当此温度曲线在正值方向呈现小幅度时,要手动加硼,流量在1.0t/h左右,在不断的稀释、观察温度梯度、停止稀释、观察温度梯度、继续稀释的循环过程中这样来使得系统在不断的趋于稳定。
第十五步,G模式下升负荷至100%NP
设置功率设定值为1350MWe,负荷速率为45MW/min,点击“执行”。
第十六步,将功率水平稳定在100%NP
当功率达到100%时,观察堆芯页面一回路温度差值(平均温度-温度定值)需控制在0.8C之内,此时要手动加硼的手段,流量在1.5 t/h左右。满足此温度要求。
当温度缓慢变化时,观察一回路温度梯度值(dT),此值表示一回路温度变化。当此温度曲线在负值方向呈现小流量在5 t/h左右。当此温度曲线在正值方向呈现小幅度时,要手动加硼,流量在1.0 t/h左右,在不断的稀释、观察温度梯度、停止稀释、观察温度梯度、继续稀释的循环过程中这样来使得系统在不断的趋于稳定。
点击“保存快照”,作为后期厂用电运行的初始工况。
第十七步,A模式下升负荷至50%NP
载入20%NP功率的初始工况。
将灰棒组(G棒组)置于“手动”模式,R棒组置于“自动”模式。
设置功率设定值为675 MW,负荷速率为9.8 MW/min,点击“执行”。
计算硼浓度并在化容系统页面设置:使用“手动硼化”按钮,设置硼容积为2.2 m3,硼流量为1.8 t/h。
观察堆芯页面中的一回路温度定值:(平均温度温度设定值)需控制在 0.8 C 之内,最好是一直调节加硼的流量来使得此温差值在0.0左右移动
当温差值0<Tav<0.8时,小范围的增加硼流量;当温差值-0.8<Tav<0时,小范围的减少硼流量。
观察汽轮机页面,当功率达到设定值时,此时要停止加硼。
第十八步,在50%NP平台稳定2 h
在50%核功率保持两个小时,继续观察堆芯页面中的一回路温度定值,通过稀释或者加硼的手段控制平均温度-温度设定值控制在+-0.8之内。
当温度缓慢变化时,观察一回路温度梯度值(dT),此值表示一回路温度变化。当此温度曲线在负值方向呈现小幅度时,此时要手动稀释,流量在5 t/h左右。当此温度曲线在正值方向呈现小幅度时,要手动加硼,流量在1.0 t/h左右,在不断的稀释、观察温度梯度、停止稀释、观察温度梯度、继续稀释的循环过程中这样来使得系统在不断的趋于稳定。
第十九步,A模式下升负荷至100%NP
设置功率设定值为1350 MW,负荷速率为9.8 MW/min,点击“执行”。
计算硼浓度并在化容系统页面设置:使用“手动稀释”按钮,设置水容积为2.2 m3,水流量为1.8 t/h。
此时在汽轮机页面,可以调节汽轮机的功率坡度(此时减少功率坡度后等温度稳定变化再调大点功率坡度)和稀释时加入水的流量来使得温度差满足要求。
观察汽轮机页面,当功率达到设定值时,此时要停止加水。
第二十步,将功率水平稳定在100%NP
继续观察堆芯页面中的一回路温度定值,通过稀释或者加硼的手段控制(平均温度-温度设定值)在0.8 C之内。
当温度缓慢变化时,观察一回路温度梯度值(dT),此值表示一回路温度变化。当此温度曲线在负值方向呈现小幅度时,此时要手动稀释,流量在5 t/h左右。当此温度曲线在正值方向呈现小幅度时,要手动加硼,流量在1.0 t/h左右。在不断的稀释、观察温度梯度、停止稀释、观察温度梯度、继续稀释的循环过程中这样来使得系统在不断的趋于稳定旁。
至此,G模式和A模式升功率运行结束,填写下面的负荷变化表
15%NP-50%NP |
G模式 |
A模式 |
||||
初始 |
结束 |
△ |
初始 |
结束 |
△ |
|
多普勒(pcm) |
||||||
慢化剂(pcm) |
||||||
氙毒(pcm) |
||||||
控制棒(pcm) |
||||||
硼浓度(pcm) |
||||||
硼化稀释容积 (m3) |
||||||
50%NP 2h |
G模式 |
A模式 |
||||
初始 |
结束 |
△ |
初始 |
结束 |
△ |
|
多普勒(pcm) |
||||||
慢化剂(pcm) |
||||||
氙毒(pcm) |
||||||
控制棒(pcm) |
||||||
硼浓度(pcm) |
||||||
硼化稀释容积 (m3) |
||||||
50%NP-100%NP |
G模式 |
A模式 |
||||
初始 |
结束 |
△ |
初始 |
结束 |
△ |
|
多普勒(pcm) |
||||||
慢化剂(pcm) |
||||||
氙毒(pcm) |
||||||
控制棒(pcm) |
||||||
硼浓度(pcm) |
||||||
硼化稀释容积 (m3) |
第二十一步,厂用电运行模式启动
载入初始工况:STANDA_17 (100%额定热功率-寿期初)。
手动打开线路断路器(即汽轮机页面的线路开关设置为打开)。
等待达到稳定状态(15分钟左右)。
重置汽轮机转速为1500 rpm(汽轮机页面的速度设定为1500 rpm)。
第二十二步,记录曲线,并观察功率运行瞬态过程中主要物理参数的快速调节
蒸汽发生器水位:当线路断路器打开时,蒸汽发生器压力迅速升高使沸腾汽泡减少,水位出现下降。当汽轮机旁路打开时,水位出现上涨。如果给水阀不在“手动”状态,这一变化将引起给水调节阀的开度变化。二回路压力下降将减少沸腾汽泡,减少给水。但是阀门开度不能变化。所以蒸汽发生器水位上升直至达到新的平衡。
稳压器水位:由于一回路扩容,水位升高,然后由于收缩下降。(实际上,水位是根据平均温度和慢化剂质量而保持恒定的)。
稳压器压力/一回路压力:稳压器水位升高时压力升高(水位升高压缩了稳压器中的蒸汽),然后压力降低(喷淋降低了压力)。当水位下降时随着蒸汽的膨胀,加剧了压力的下降。加热器很快启动,但是要返回155 bar还需要时间。加热器的效率是+3 bar/minutes。
G棒:调整功率至初始状态的30%,考虑功率从100%满负荷到30%的功率变化的功率效应。
在100%NP满功率水平下可选做实验
第二十三步,温度反馈实验
载入初始工况:STANDA_17(100%额定热功率- 寿期初)。
进行“阻止反应堆跳堆”设置。
将以下调节设置为不可用:
堆芯运行页面:将R棒和G棒设为手动控制(平均温度和核功率控制)。
化容系统页面:将上充阀RCV272VP设为手动控制(稳压器水位调节),开度为41%。
稳压器页面:将用作压力调节的比例式加热器设为手动控制,设置功率为283.41;逻辑加热器设为手动控制,停止状态;主喷淋阀RCP201VP设为手动控制, 开度为0%。
蒸汽发生器页面:将GCT-a(蒸汽旁路至大气阀) 和GCT-c(蒸汽旁路至凝汽器阀)阀门设为手动控制,开度为0%。
减少核功率使一二回路功率不平衡。
观察Feedback effect曲线。
图4 Feedback effect曲线
第二十四步,氙震荡实验
初始工况:STANDA_17(100%额定热功率-寿期初)
将R棒和G棒由自动控制切换为手动控制(堆芯页面)
修改汽轮机设定值为70%电功率945MW(汽轮机页面)
通过控制R棒手动保持平均温度在参考值附近
当功率达到70%,并处于稳定状态后,点击按钮“自动硼化虚拟”来保持平均温度Tav(注:实际系统中不存在这一按钮)
设置毒物加速至最大速
图5 本地参数表
在速度选项里设置仿真器整体加速2倍
观测界面(堆芯页面),记录Xenon oscillation曲线
图6 Xenon oscillation曲线
1. 临界逼近
稀释硼浓度进行临界计算,结果见表1。
表1 稀释达临界状态时的硼浓度及功率变化记录
稀释次数 |
1 |
2 |
3 |
4 |
硼浓度CB(ppm) |
1350 |
1302 |
1252 |
1206 |
中子功率W(w) |
7.5 |
12.1 |
24.7 |
88.4 |
W0/W |
1 |
0.62 |
0.30 |
0.08 |
对以上数据进行线性拟合,并利用外推法计算得出临界硼浓度为1180 ppm。
图7 外推法计算临界硼浓度
2. 低功率水平下以A模式或G模式两种方式升至满功率
G模式升功率过程中的参数变化趋势如图8所示,A模式升功率过程中的参数变化趋势如图9所示。两种控制模式升功率过程中的反应性变化见表2所示,两种控制模式升功率过程中的参数变化趋势见图8所示。
图8 G模式升功率过程的参数变化
图9 A模式升功率过程的参数变化
表2 升功率过程中的反应性变化
15%NP-50%NP |
G模式 |
A模式 |
||||
初始 |
结束 |
△ |
初始 |
结束 |
△ |
|
多普勒(pcm) |
-995 |
-1297 |
-302 |
-995 |
-1312 |
-317 |
慢化剂(pcm) |
-2609 |
-2612 |
-3 |
-2609 |
-2692 |
-83 |
氙毒(pcm) |
-38 |
-46 |
-8 |
-38 |
-69 |
-31 |
控制棒(pcm) |
-885 |
-571 |
314 |
-885 |
-898 |
-13 |
硼浓度(pcm) |
-12792 |
-12792 |
0 |
-12792 |
-12360 |
462 |
硼化稀释容积(m3) |
0 |
8.3 |
||||
50%NP 2h |
G模式 |
A模式 |
||||
初始 |
结束 |
△ |
初始 |
结束 |
△ |
|
多普勒(pcm) |
-1297 |
-1320 |
-23 |
-1312 |
-1322 |
-10 |
慢化剂(pcm) |
-2612 |
-2653 |
-41 |
-2692 |
-2694 |
-2 |
氙毒(pcm) |
-46 |
-186 |
-140 |
-69 |
-227 |
-158 |
控制棒(pcm) |
-571 |
-587 |
-16 |
-898 |
-861 |
37 |
硼浓度(pcm) |
-12792 |
-12581 |
211 |
-12360 |
-12224 |
136 |
硼化稀释容积(m3) |
2.2 |
5.0 |
||||
50%NP-100%NP |
G模式 |
A模式 |
||||
初始 |
结束 |
△ |
初始 |
结束 |
△ |
|
多普勒(pcm) |
-1320 |
-1794 |
-474 |
-1322 |
-1801 |
-479 |
慢化剂(pcm) |
-2653 |
-2699 |
-46 |
-2694 |
-2831 |
-137 |
氙毒(pcm) |
-186 |
-218 |
-32 |
-227 |
-351 |
-124 |
控制棒(pcm) |
-587 |
-35 |
552 |
-861 |
-859 |
2 |
硼浓度(pcm) |
-12581 |
-12581 |
0 |
-12224 |
-11460 |
764 |
硼化稀释容积(m3) |
0 |
17.3 |
图10 不同控制模式升功率过程中的参数变化
3. 厂用电运行模式参数分析
蒸汽发生器蒸汽流量:当线路断路器打开后,蒸汽流量迅速下降。当汽轮机旁路开始工作时,流量又很快上升;
一回路平均温度Tav:由于蒸汽发生器流量减少,平均温度Tav先升高:蒸汽发生器压力升高,给水温度升高,一二回路间的热交换减少。Tav升高由R棒插入(G模式下)和汽轮机旁路至凝汽器的阀门开度调节控制,Tav将达到一个新的平衡。R棒调节Tav至它的参考值,该值小于它的初始值;
核功率/中子功率:在插入控制棒之后核功率下降很多,直至初始状态的30%。维持汽轮机运行用5%,其余25%被凝汽器吸收;
汽轮机:转速达到1557 tr/min(51.9 Hz),这一变化导致由kf 信号控制的主蒸汽阀门开度的变化。在厂用电运行状态,实际上是功率需求与汽轮机达到再平衡之间的5%的浮动。
本实验四个模块分别要求达到以下结论:
1. 在临界逼近模块,要求稳定时堆芯页面的硼浓度达到1180 ppm,倍增时间趋于无穷大。
2. 在临界后并网模块,要求汽轮机升负荷至20%NP(270 MWe),G棒组和R棒组置为“自动”。
3. 在G模式升功率模块,升负荷至50%NP时,功率设定值为675 MWe,堆芯页面一回路温度差值(平均温度温度定值)需控制在 0.8C之内;升负荷至100%NP,功率设定值为1350 MWe。
4. 在厂用电运行模式,在汽轮机页面重置汽轮机转速为1500 rpm,G棒调整功率至初始状态的30%。
考核要求 |
考核内容 |
评分(分) |
预习 |
预习报告(要求精简) |
10 |
口试(抽查提问方式) |
10 |
|
实验操作 |
实验步骤是否清楚 |
10 |
软件的使用方法是否正确、规范 |
10 |
|
实验态度是否认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是否精心 |
10 |
|
实验数据 |
原始数据是否准确 |
10 |
数据分析、处理 |
10 |
|
实验报告 |
实验目的、原理、实验步骤是否完整 |
10 |
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 |
10 |
|
思考题解答 |
10 |
1. 治学态度(占基本实验考核成绩25%),考核内容包括:到课率、实验结束时软件的维护和实验室的整洁卫生、预习报告、操作时的实验态度。
2. 理论水平(占基本实验考核成绩的25%),包括:实验前抽查口试、数据分析处理是否正确、实验报告中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及思考题解答。
3. 实验技能(占基本实验考核成绩的50%),包括:熟悉实验步骤、正确规范操作仿真软件、是否正确使用原始数据、实验报告的完整性。
1. 专业与年级要求
本实验针对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大三或者大四学生,核能与核技术工程专业研一的学生,都可以开设。
2. 基本知识和能力要求等
在进行该系列实验之前,学生应具备反应堆物理、反应堆热工水力分析、反应堆安全运行等专业课程的相关知识储备,详细了解反应堆低功率水平下的物理实验、核电站正常运行和事故运行等多种工况的操作流程,熟识电站系统中一、二回路之间热量平衡关系,及各主要设备的自动控制和手动控制模式。